文/洪蘭(國立中央大學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原文出處:
國語日報99年6月29日家庭版)

  最近很榮幸去國語日報社擔任「感恩心最美」作文比賽的評審,雖然看得我頭昏眼花,看完心裡卻很高興,因為我看到了閱讀報紙對孩子語文能力的影響,尤其是缺乏圖書的偏鄉弱勢孩子,閱報簡直就像《天方夜譚》中阿里巴巴四十大盜「芝麻開門」一樣,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門。

  低年級的小朋友雖然認字不多,很多用注音符號來表達,但是文意都很通順,尤其畫的圖都色彩鮮豔,反映出他們眼中的世界是多彩多姿的,讓人欣喜。

  中年級以上就沒有人再用注音了,而且文思、語氣都成熟得多。我很驚訝,雖然才差兩歲,但三、四年級在各方面就是比一、二年級要穩重,成長真是奇妙的事。難怪在神經發展上,九歲(三年級)是個分界點。

  我們大腦的新陳代謝在嬰兒十個月大時,到達成人的地步,然後一直往上升,五歲左右到達成人的兩倍半(有小兒科醫生開玩笑說,三歲兒童大腦活化的程度都比他高),然後逐漸往下降,到九歲左右平緩下來,所以十歲以後的孩子就逐漸像大人了。在學制上也有低年級和中高年級之分,沒想到在學生的作文上,也看到了這個差異。

  高年級組和國中組的差異不大,當然國中生又更成熟了些,畢竟多吃了兩年飯,他們更能從不同角度來看「感恩」這件事。

  那天評審會議結束後,天空下著大雨,我的心卻很溫暖而且充滿了感恩,感謝社會上有這麼多人關心孩子的教育,願意訂報紙送給孩子看。很多人不了解報紙的功用,它不只是每天讓大腦接觸文字、活化神經迴路、增加對文字處理的速度(我們曾經對文盲與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做過視覺搜索及短期記憶等認知功能上差異的實驗,發現文字處理是大腦老化程度的決定性因素),報導的新聞,無形中也形成孩子對社會的觀點及建立他自己的價值觀。

  美國有一個研究發現,家中電視一直播新聞的孩子,他們對社會的觀點是比較負面的,因為殺人放火、緋聞劈腿的新聞聽多了,他們就會認為這個世界是不好的、醜惡的,對人生感到灰心。

  朋友有個五歲的孩子不肯好好吃藥,她把孩子壓在地上灌藥;不料孩子卻大聲喊「強姦」(rape),讓她大吃一驚!從此,她家中沒有電視,她開始呼籲新聞要報導正向、鼓勵人心的事件。她說,既然是平衡報導,為何只報不好的?讓孩子以為世界都是邪惡的壞人。現在世界上有這麼多年輕人對人生不抱希望,是不是因為他們小時候接觸了太多負面的社會新聞?

  我很高興臺灣有《國語日報》、《人間福報》這種正向、乾淨、有益人心的報紙給孩子看。很多人不了解,對家中沒有書本的偏鄉弱勢孩子來說,這份贈報的意義不同凡響。他們可以把報紙帶回家給弟妹看,甚至連爸媽都可以看,這對閱讀習慣的養成有深遠的影響。

  教育是扎根的工作,看到學生能寫出有感情又通順的文章,覺得閱讀是值得大力推廣的。感謝贈報的報社及善心人士,更感謝指導學生閱讀的老師。臺灣的力量在民間,但願有更多人伸出手來從事教育工作。

註: 本校為鼓勵孩童閱讀,特別訂閱了國語日報以及Student Post,讓孩子在完成學校課業之餘也能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sameengl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